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家颂陆子 (第3/5页)
“那不就是了,此行儒家已经踩着其他百家扬名,就差道家了。现在孟夫子和荀夫子同时出面,你还看不出吗?” 公孙佐瞪直了老眼,“儒家这么凶狠的吗?今天可是天人二宗的大日子,他要抢道家的风头?” “这里就是观妙台吧,果然不凡。那是,长梧子大师、穷薪子大师!还有荀夫子、孟夫子!好多大人物。” 那位小说家是第一个达到的散人,身后还背着书箱,来到这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箱子放下,取出空白的竹简,准备动笔。 “记道家天人论剑,于太乙山,某年某月某日,师旷。” 关于先秦小说家,所作基本亡佚。这个时期知识为贵族所有,平民基本接触不到,小说家记录各种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反应平民思想,这种人太少太少。而且,当前的时代,百姓活着都难,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小说家不能取于百姓,又不能取于贵族,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师旷显然是做好功课的,百家中人他基本都辨认得出,将目前场景一一写入笔下。 孟思带着竹简走到妙台下,行了一礼,递上竹简,“穷薪子前辈,孟思得到一卷旷世奇文,觉得与道家人宗关联甚深,请前辈品鉴。” 穷薪子也不敢托大,自己辈分高,但这两位境界高,“孟夫子、荀夫子,莫折我,你们两位一同前来,这卷奇文我是真的好奇了。” 荀子在旁边笑而不语。 长梧子看了眼他,有些不解。荀子则回了一个微笑。 穷薪子打开竹简,就见到《论人生在世》。 “关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两种结构……” “主体——客体”结构:世界万物与人处在彼此外在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事物为客(体),主体凭借认识事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