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业狂潮_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士来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院士来信 (第3/6页)

力是每年150吨;到了1987年剩下7家工厂,生产能力下降到110吨;至今年,只剩两家工厂,生产能力只有80吨。

    半导体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硅晶生产处在这一产业的顶层,是不可缺失的环节。

    上高中时,我的化学老师常常说起华夏工业的落后。受他的影响,1955年我选择了江城大学化学系。命运弄人,5年后我被派到苏熊莫大冶金所改行研究半导体。61年我们回国搞硅晶的研制工作,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经历数百个昼夜不息的拼搏,做出了高纯区熔单晶硅。

    回想当年,我与数百工人同吃同劳、翻修厂房、手工制作实验设备,心中无限期盼能使祖国的半导体产业昂立世界潮头。

    俱往矣,现已老耄,眼花耳背,无法为钟爱的事业再尽绵薄。更痛心于研究单位缺少资金、设备老化、专业人才严重流失、科研成果少之又少。

    现今社会,人心浮躁,“向前看”、“向钱看”喧嚣尘上,很多企业只图眼前利益,赚钱后不肯投资提高科技水平,工艺和产品创新几近于无,在全球经济浪潮中只能沦为泡影。

    回首往事,遗憾于未能实现我的化学老师的夙愿,愧对多年来国家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厚望。

    现只能将这份奢望寄于其他同道中人。

    1998年,世界电子级硅晶市场需求量预计为1.38万吨。根据太阳国稀有金属新闻和金属时评做出的预测,到明年,这个市场将达到1.45万吨,2000年时预计为1.61万吨。

    所里同志做了个统计,我国目前的市场需求量大概为500吨,到2000年能到750吨。恐怕这个数值做不得准,在国产晶硅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