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承天教主-10:沙门比丘 (第5/5页)
。 所谓成佛,就是觉悟,释迦牟尼就是“释迦家族智者”之意,随着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菩提树下第一次弘法开始,在天竺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信徒越来越多,所讲述的道理都成了一个个佛家经典,成了广大信徒开启解脱智慧的一把把金钥匙,到达大自在彼岸的一条条舟筏。 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更是将佛教奉为国教,信徒广布天竺各地,名僧大德层出不穷,为了扩大势力,也为了显示他的恩威,阿育王派遣两名高僧摩诃勒弃多和末阐提出北天竺传教布道。 摩诃勒弃多布道于安息、康居等地,而末阐提则来到了健陀罗和迦湿弥罗等地布教,其影响已经不限于大月氏、羯宾等地,甚至越过高大的雪山,到达大漠的周边小国于阗、乌孙、焉耆等国,法矩就是他的弟子,以一己之力,在大漠周边布道数十年,最后在伊吾卢遇到了应难。 数日相聚闻法,应难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回想从爷爷应高,到师父迦南,最后殒命身挫,莫不因为心中的怨恨和欲望,用力越强,反噬则越大,因果循环,不惜不止,自己深陷不能自拔,还要搭上无数无辜的性命。 法矩大比丘的讲法布道,像给应难愤懑压抑的心里打开了一道天光,人原来还可以不活在仇恨和欲望中,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来,可以得解脱,可以得大自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感受。 应难喜极而泣,拜倒在法矩大比丘坐下,愿皈依佛门,渡己渡人,追求圆满境界。 法矩见缘法已至,亲为应难摩顶剃度,赐法号了因,并为他一个人讲说佛门经典《四十二章经》:“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诫,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