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先进技术 (第4/5页)
的名义,说要征发一些劳力来上工,也没什么难度,而且他让人来上工可不是“徭役”,给报酬的。 咸鱼、杂粮、豆麦、竹制品、豆制品、蜂蜜……不怕野人心大,只要敢要,李解就敢给。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啊。 资源多、实力强、好说话……江阴邑在“百沙”之中,那是完全没有缺点,全是优点。 当年李县长还是李村长那会儿,就有不少“沙野”慕名来头,随着江阴邑的成立,加上李解这个厚脸皮从姑苏那里化缘不少财政拨款,奔着江阴邑大开发而举族来投的老朋友多不胜数。 除了王畿地区之外,江北东芦市周围的“淮夷”小部,为了生存,也是联络了雉邑的话事人雉叔长尾,总之就是一个意思,雉叔看在同乡的份上,拉哥们儿一把。 雉叔长尾其实现在还一脸懵逼呢,以往冬天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死人,还不少。 可去年冬天到今年开春,死人也有,但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最重要的一点,没有饿肚子,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人们会用眼睛去观察,雉邑的生存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只有一个:雉叔长尾运气好,当初最早挨了江阴子的毒打,这才不打不相识,让雉叔长尾抱上了江阴子的大腿。 金大腿啊! “首李,江北二邑,当如何处置?” 因为战争的缘故,鹿邑和雉邑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加上原本就半自治性质,并不在吴国的编制中,所以任由两地自生自灭,对吴国来说,是很正常的cao作。 只是随着李解的介入,鹿邑和雉邑的生产恢复相当快,两地分别大量种植了豆麦、苎麻等等作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