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96 城市套路深 (第1/7页)
《大别山条约》从起草到正式签约,用时不过十天,到蓼城小夏姬挺着个大肚子开始叫痛的时候,蚕豆上市了。 然后淮中城就把新上市的蚕豆,当做《大别山条约》签订的重要奖励。 这是很标准的冬粮,跟芋头一样,是主粮之外非常有力的补充。 “六十岁以上每人可以领五十斤?” “五十斤。” “这蚕豆听说是秦国的特产,用盐水来煮,倒是不错。” “豆粕场用来打粉倒是不错,有豆粉也好食些许。” “蚕豆也能打粉?” “黄豆能打,蚕豆自然也能打。” 淮中城的住户,如今的餐桌文化相当丰富,尤其是食物的多样性,列国除非是大贵族甚至国君,否则普通的中小贵族,还真的不如普通的淮中城居民。 即便是淮中城的乡下,也因为淮中城的大量消耗,使得蔬菜种植不得不有多样性。餐饮文化的丰富,也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今年茨菰、荸荠要好卖的多。” “幕府今年犒赏各县邑,就有茨菰粉。” “说起来……幕府有不能做粉的吃食吗?” “rou?” “rou松?” “……” 因为纺织技术的更新,使得李总裁筛选淀粉的能力更强,于是原本有些不能做粉的食材,经过各种前期处理之后,自然也能加工打磨成粉。 除了豆类作物之外,水生作物也是江淮地区的重中之重。 不算茨菰、荸荠这种,只算菱角,新开辟的水塘,亩产也有一千三百斤,种植管理都相当的科学。 菱角种类也划分六种,高甜、高淀粉的,被进一步筛选,种植面积更广。 比如说江北大量盐碱地,在开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