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47 白捡便宜 (第5/5页)
“百沙”的风向标。因为只有江阴邑的农事活动,会告知“百沙”。其余如五湖野人,进入农时,什么时候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用什么农具要多少人工,都得听姑苏“农官”的指示。 因为不管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是五湖野人能够搞明白的。 农时的掌控,除了传统经验之外,还有当年的估计,时令差个十天半个月,搞不好就是某个作物的绝收。 “农官”,就是尽可能降低这种情况的“官吏”。 而地利同样如此,野人可能能分辨出土地的优劣肥瘦,但是,坡地种什么,丘陵种什么,水田种什么,沟渠怎么用,他们同样只有短期经验。 稍微有一点大型战争,这种经验就无法传承下来。 所以,“工师”的存在,就是保障水利工程和水利器具的研发应用,五湖野人,依然只能听从贵种们的安排。 他们没有试错的机会,一旦错了,还是绝收,在别的国家,闹事可能还会有安抚。 在吴国,尤其是五湖地区,闹事就是死路一条。 老妖怪威压一世,从来不是靠摆个逼格满满的姿势,就算完事儿的。 此时此刻,在整个江淮流域,有且只有李专员的地盘,才会尽可能地下放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李专员也没指望野人们能够知其然外加知其所以然。 他要的很简单,就是田地能够稳定产出产量,可以有高低,但总产量,要稳中有升。 而此时,随着许国的崩溃,李专员突然发现,原本淮水还缺大量职业农民呢,此时在许国,不是正好就有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