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_575 此谓大丈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75 此谓大丈夫 (第4/5页)

只要他愿意给人一条活路,那就是立地成圣,淮夷只是落后,又不是二傻子。

    在李解北上新郑的同时,阴乡征召壮丁,淮下诸部总共凑出来的壮丁总数,就超过一万。

    因为当时征召的基本要求就是通水性,为的就是能够承受舟船劳顿,至夏粮收获之前,这一批壮丁已经在淮中城东北农业区开辟了一块农庄出来。

    今年第二季稻,插秧工的主力,就是这批壮丁,阴乡征召制度,在内部是有积分制的。

    类似当初第二次逼阳之战的时候,大量民夫抓捕“狗特务”,这种功劳除了领赏之外,也能折算成另外的荣誉,成为义从、义士乃至勇夫,都是可以的。

    倘若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劳作亡故,阴乡也会根据壮丁家庭的情况来补偿。

    哪怕是同人不同命,但有补偿和没有补偿,又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在淮夷部落中,有不小一部分的成年男子,也都是依附在部落酋长或者首领之下。

    当初鹿邑之主羽尾,与其说是吴国的自治县,倒不如说是自治土邦,定期纳贡,吴国就很少干涉鹿邑的自我运转。

    而李解这个强权的出现,不但以绝对的暴力手段,解除了大量适龄劳力和上层贵族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还给予这些适龄劳力以改头换面的出路。

    这就让大量淮夷部落的中低阶层,都相当用户阴乡的征召制度。

    一旦征召,改头换面。

    于是哪怕在淮中城附近,交给淮下部落受召而来的壮丁是最繁重最累人的活计,他们也是任劳任怨,依旧很好地完成了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