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宝鉴_第一百二十一章 神秘盒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神秘盒子 (第2/5页)

瞒小柳,其实我在那摊位上面说的都是真的,在你们还没到那个摊位的时候我就看到有个年轻人拿着和你这块玉砚一模一样的一块,所以我和他聊了一会儿然后看了一下他手里的玉砚,不过结果可想而知他那块玉砚是件仿品,虽然做旧了不过还是能判断出来。

    然后从他那知道了卖这块玉砚的摊位,等我到那的时候就看到你已经上手看呢。所以我就在一旁观察,直到你看完准备谈价钱的时候我才让你把那块玉砚给我看一下。等我一上手仔细的看了会儿,就发现这块玉砚和刚才那位年轻人买走的那块不一样,这块玉砚很有可能是真品。不过可惜啊,最终还是被小柳你收入囊中,可能是我和这东西无缘吧!”

    辜老有点惋惜的摇了摇头说道,柳亦辰和孟曦雪她们在一旁安慰了辜老几句。其实砚台的历史源远流长,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辜老您也别太可惜了,我这也就是运气好赶在你的前面,要不然的话今天买到这块透雕花卉纹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