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在秦时_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吏培养课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吏培养课程 (第3/4页)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国家强制执行力衰弱,即便是重典,对于这些匪贼也失去了威慑力。所以,才会有贼人敢无视律法作案。”

    见他想得这么快,陆言称赞:“不错,所谓乱世用重典,重典是一种手段,真正让贼人害怕的,还是背后国家的执行能力。秦国的法制已经深入人心,只要大秦不衰,即便放松一点律法,国内也无人敢作乱。

    此时大秦国力虽强,但活力不足,严刑峻法便是主要原因。陆言希望一点一点地改善这样的法。

    这也是为了以后治理六国提前做打算。六国骤然一统,民众必定心慌,法律若苛则民心不稳;可若对六国宽松,则会伤秦人之心。最好就从此时慢慢改善,届时才能对万民一视同仁,彰显大国之心。”

    嬴政听得入神,频频点头,“先生计较长远,寡人受教。这法律与道德,分别为何?”

    “法律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性和安定性,它是一道底线,触碰了这条底线就必须给予严厉的制裁。

    但这条底线不宜定得太高,否则各行各业都会丧失活力。

    道德则是一种积极的、为国家认可、百姓认可的社会风尚。法律所设的底线,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人的行为高于这条底线的部分,就需要道德去规范他们。法治作为底线,德治作为双翼,相辅相成。

    这就是陆言决定增设一个思想道德课程的原因。”

    嬴政听得陆言这一长段,揶揄道:“哈哈哈,先生把荀夫子的礼、法教化换了个法子教给秦国,还说自己不是为儒家传承着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无需多说,后世对一群一知半解的人把儒家骂得狗血淋头。但儒家是真真切切切中了人性的。

    人是社会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