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夏诫其人 (第3/5页)
也在一起搭档过了好几年,而这几年,自己可是一直对荆王奉承得极好的。荆王立下的功劳之中,自己最少也有几份苦劳在吧。 说实话,夏诫夏治言对于如今的两王相争,本身是没有态度的。 他这个地位,他的政治出身,都让他有这个资本置身事外。 不过现在嘛,他却是要立挺二大王的,就算不在明面之上,但暗地里帮着使使劲儿,也是很有必要的。 要是二大王真的做了东宫甚至于将来做了官家,那他夏治言便极有可能回到汴梁,当上一任首辅了。 用熟不用生嘛! 真有那么一天,荆王绝对会更相信自己不会在他的大政方略之上唱反调。 如果官家与东府不能步调一致的话,那官家在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的。 东西两府要是铁了心跟官家为难,除非官家狠下心来将所有相公们都罢免了重新封麻拜相。但如此做的政治代价可是太大了,即便是官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啊。 官家当然也可以绕过两府,直接下中旨给地方官员,将领。 但这个时候,地方官员和将领们领不领旨,就得两说了。 没有两府附印,这样的中旨,从律法上来讲,是不合规纪的。官员们完全有理由将官家的中旨给顶回去,官家也只能无可奈何。 地方官员们也不是傻子,奉了中旨做事,要是结果是好的,那当然皆大欢喜,要是坏了事,秋后算起仗来,难道还能问罪官家不成?当然是他们这些领了旨的人来做替罪羊了。 两府这个时候绝不会手软。 一句阿谀奉承,陷王于不义,便能彻底斩杀了你的前程。而且这样的事情传出去,在士林清议之中也绝对是坏了名声。 顶撞,直谏,可以为自己搏得美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