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 西行助学 (第4/5页)
农村办学条件。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这次他们发起了一次行动:去西部,用第一视角直面贫困山区的儿童,一路视频将发到网站,由网友们评出希望小学的选址。 他们在围脖上定期发布视频,视频主题叫做《西行记》。 第一期的视频是集合出发,一群年轻的小伙伴在基金会楼下集合,围着希望工程旗帜合影,然后高喊口号“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希望工程西部行,出发!” 《西行记》第二弹,发布在五天后,视频地点在蜀省北川县海元村小学,这里是已经建成的“汉龙希望小学”,三层楼的新教室窗明几净,孩子们书声朗朗,cao场及配套设施都很不错。 校长介绍说汉龙集团的员工们又捐款1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一座计算机网络教室,率先在全县开设信息技术课。 短短5分钟视频显然是剪辑过的,视频聚焦在校长、教师、孩子们身上。 最后基金会的一位小jiejie才站在镜头前面说:“从大家的眼角眉梢洋溢的笑容,能感觉到希望工程带来的不只是新校舍,还有他们那份对新生活的向往......” 《西行记》第三站,转到了汶川县的秀水镇小学。 这所小学有50名教职员工,近500名学生,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热烈欢迎了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 小学的主教学楼是一栋五层单面结构的建筑,修建于80年代初期,学校校长当然知道希望基金主要是用来建学校的,当工作人员问及建筑的安全情况后,赶紧说当年建校时,请的县建的队伍,都是框架结构,打了地梁和圈梁,楼板用的是预制板。 大伙看完学校后,在一楼的活动室里进行了捐赠活动,由工作人员为20名贫困学生捐赠了学习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