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_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 (第4/5页)

著名诗人晁补之的孙子,另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叫做种桓,名将种师道的侄孙,第三個年纪稍大几岁,叫做苏策,是名相苏辙的孙子。

    三人都在成都府学读书,是同窗好友,由于陈庆出兵占领了巴蜀,普遍让巴蜀的士子不满,很多优秀学子都不愿来京兆参加科举,宁愿明年去临安参加春闱。

    但陈庆率军在陕北大败十万金兵,斩敌七万的消息传到巴蜀,同样让无数士子热血沸腾,开始有不少人改变了想法,纷纷收拾行李去京兆参考。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愿意投身抗金报国的年轻读书人自古就层出不穷,尤其三人都是官宦之后,更愿意参加抗金大业,收复故土。

    三人匆匆吃了早饭便出了客栈大门,晁清笑道:“老种,你是本地人,应该知道在哪里报名吧!”

    种桓年约二十五岁,文武双全,既能提笔写文,也能上马骑射,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儒将,继承祖父的事业。

    种桓嘿嘿一笑,“我只是小时候生活在京兆,早就记不得了,不过万寿八仙宫我知道,我们到了那边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三人拦了一辆牛车,坐上牛车向八仙宫而去。

    报名点在京兆府学,这里不仅有府学,还有孔庙以及劝学署,劝学署是宣抚使府中主管科举教育的官署,川陕两地的教育都归它管辖。

    按照陈庆和朝廷达成的协议,巴蜀的教育办学归国子监管辖,宣抚使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