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上有座庙 (第2/5页)
太阳冲向天空,把人们美好的愿望送入上天,这位首领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舜,这是与天沟通的信号,是古代的“柴祭”,同时也是其取得政权得到上天恩准的标志,这种与天对话的形式,是古代首领为了加强民族的凝聚与联合。 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七十二代,,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 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始皇三年,巡狩郡县,与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先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 汉初,经济萧条,汉文帝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 汉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元封元年行封禅,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五次。 东汉建武三十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 古代帝王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封禅是帝王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方式。 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 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 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坛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