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国子监  (第2/4页)
到六百年后。    ......    ......    国子监,又称太学,是大明的最高学府。    同时,也是主管大明学政的最高机构。    说得通俗一点,院试便是由国子监派出驻扎于各地官学的学政主持。    监内设祭酒,司业,全面负责国子监内的教学行政事务的管理。    而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国子监祭酒,正是在蜀中闯了大祸的解大才子解缙。    国子监的学生统称为监生,大明初期,监生的入学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荫监、举监、贡监。    荫监一般是指恩荫入学,以荫监入学者,须得祖上有功劳使得君王铭记,以恩荫入学的方式作为补偿。    严格意义上来说,陈堪便是荫监,属于是沾了方孝孺的光,朱棣恩赐了一个名额给他。    举监是指落第举人入监,自落地举人中选拔年少质美者入国学读书,举监者年龄一般在二十五岁以下。    贡监便是地方州府县学向国子监贡送的优秀生源。    历史上还有一种例监,是专门为富商子弟开放的入学通道,以家中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额的钱粮或战马入学,但例监要到景泰年间才会开放。    国子监的报名方式与后世的相差也不太大。    陈堪自吏部开具具贴与凭保证明身份,来到国子监之后将这两样东西交给博士存档。    为了避免被人冒名顶替,还要仔细核对生员的籍贯,姓名,年龄,户等,团貌。    没错,大明朝就有团貌一说,陈堪的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