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苏洵成长篇 (第7/7页)
?解决办法不在现实中研究,而是在古人书籍里找注解,找答案。这就是大家看中国各种古代文献时,动不动开头就是“古人云”的出现原因。什么事都要看古人老祖宗是怎么解决的,然后我们大家照搬就是…这样行得通吗? 所以,作为时代进步的要求,大儒早就是废物了!不光现在,就算千余年前的北宋时期,苏洵都碰到了死对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大臣王安石。 王安石此时在京城里做群牧判官,负责全国养马的事情(顺便说一句:因古代战争,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养马的官在古代是个很显要的官职。绝非如《西游记》所说: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小官)他们在欧阳修家里见过,初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两人都是一样的倔脾气、一样的恃材傲物,碰巧更是一样的自学成材。这样理想的冤家对头还能去哪再找呢?老苏和王安石成仇,连带着大苏小苏后来也和王相公长久不和。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嘉佑2年的科举终于开始了。那个几乎可代表整个辉煌璀璨宋代文化的人——苏轼苏子瞻,终于横空出世! 关于苏轼的才华,在中国己是一神话。他名字都被称为“坡仙”当然那是在他叫苏东坡之后的事了。 东坡,其实这两字一点都不美妙,相反是苏轼个人的一次惨痛记忆。不过也正是自那以后,他文采,书画才能超凡入圣,达到有宋一代,才子第一的程度。 至于他才华是怎么来的,每个时代的教育家都会强调:跟李白一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不管人家李白是不是愿意,就下这样定义!苏轼就很坦诚,他成年后曾交过一次底,说“书到今生读己迟”做事要有天赋!据说苏轼的学问是从前生带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