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余玠治蜀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余玠治蜀篇 (第5/7页)

护蜀口;沔州都统司移至青居城、兴州都统司先驻合州旧城,待钓鱼城完成后即迁往钓鱼城,利州都统司移至云顶城、共同防御蒙古军沿江南下。也阻挡蒙古军进扰川西!

    以上八城与嘉陵江、涪江、渠江合称“三江八柱”是蜀川的防御核心!以此为基础,南宋先后在岷江、沱江、长江、通江、南江、巴河等流域建起数十百座山城。今可考地址的共44处。绝大部分是余玠治蜀时所建。这些山城一般选择不是很高的山崖上,但崖势定要陡峭,这可大大减弱蒙古骑兵的冲锋力量。同时依江傍水,既能借水利增山势,更能发挥南宋水军的传统优势,与外界取得联系…

    山顶一般有几十或几百亩的土地,可种田、伐木、捕猎,还必须要有泉眼以提供充足的水源。这样,每一座山城都可自成体系,不必外界给养,就能长期生存!

    余玠还总结了一整套与蒙古军作战的经验:1以逸待劳,不可轻战;2聚保山险,不居平地;3多用夜劫,不可昼战;4收聚粮食,毋以资敌。这些让蜀川形势空前的大好“军得守而战,民得业而耕,士有处而学。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屯兵聚粮,民始有安土之心”

    这之后,余玠又向朝廷进呈《经理四蜀图》,并说“幸假臣十年,手挈四蜀之地,进之朝廷。然后归老山林,臣之愿也”

    12月17日,史嵩之接连五次请求辞职,不允。当时黄涛、刘应起等许多人都上书弹劾史嵩之jianian深擅权,宋理宗皆不听,而言者益众。

    本年,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营地立国,建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为国都,统有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斡国思的辽阔地域,史称其为钦察汗国。

    淳佑4年(1244)1月1日,蒙古乃马真后称制和林、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