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4 (第3/4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家伙和谢谦分明是同一种人。 呵呵,隔着那副君子皮相他也能闻到那股人渣味儿。 可惜了刚嫁过去的杨珣。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舅会同意这桩婚事,显然已经选好了要支持谁。这位国舅爷根本没有传言中那么潇洒,说什么不想再管世事?说白了就是不想管赵崇昭。 可怜赵崇昭还不明白,一口一句舅舅叫得亲热。 越是了解赵崇昭手里的筹码,谢则安越觉得赵崇昭的太子之位还真不太牢靠。 但谢则安没太担心。 赵崇昭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呢,只要顺势而为,胜算还是很大的。这大半个月来他和赵崇昭都在为修字典忙碌,接触了不少翰林院的有识之士。他常常挑些有争议的字去和赵崇昭讨论,又跟着赵崇昭一起去请教其他人,相信太子勤恳踏实好学不倦的名声很快能传开。 至少这一批笔杆子最厉害的文人对赵崇昭是满意的。 而且和张贴出去的部分不少都有赵崇昭的朱批,这些虽然是小事,但积水成流、集腋成裘,在修撰过程中这足以帮赵崇昭赚足名声。等这两本书一刊行,赵崇昭这个太子的存在感会更高。 虽然那可能会耗费超过一年的时间,可那有什么关系?赵英又不是没有远见的人,他能判断出来的事,赵英不可能看不出来。 在谢则安的监督之下,赵崇昭很快瘦了一圈,精神和体力却越来越好了,召集东宫众人cao练时训练量都加了几倍——原因是他不觉得累。 士林中渐渐有了传言,说赵崇昭为了修呕心沥血日益清减。投书表想成为东宫“食客”的人比以往翻了一番都不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