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_第三百九十一章 当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一章 当学生 (第2/5页)

了,而现在又已是不惑之年,学习能力远不及年轻一代,听课颇有一些吃力。于蕊是工农兵大学生,说是上过大学,其实四年时间里起码有三年是在写各种内容的“大批判稿”,学社论的时间远多于学经济理论的时间,现在接受研究生教育,她的基础甚至不如时下的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

    不过,这二人倒也淡定。他们原本就是来镀镀金的,理论方面并不需要学得太深。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找一些实际的案例来给大家分析,还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经济领域中的奇闻轶事,既是活跃课堂气氛,也是让学生了解经济现实。王振斌他们从这些案例和故事里学到的东西,也足够他们终身受用了。

    至于说到考试,就更不必担心了。这个年代里能够读研究生的,都是人尖子,老师们根本就不会去在意他们的学业,所以许多课程都是交一篇课程论文就能够拿到成绩的,甚至只要每堂课都不缺席,老师就会欣然地给一个“优秀”的评价。

    最让研究生们觉得头疼的,是那几门公共课:英语、数学和计算机应用。公共课是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的,因为社科院此时尚没有独立的教学场所,而是临时借用了师范大学的一幢教学楼用于公共课教学,因此每到上公共课的时候,战略所的研究生们就不得不起个大早,坐十几站公交车到师范大学去上课。

    包括祁瑞仓他们这些恢复高考之后的大学生在内,几乎所有的学生英语底子都很差,数学方面近乎空白,计算机更是连见都没见过一回,这几门公共课便成了一年级研究生们共同的噩梦。

    冯啸辰来自于后世,又是工科出身,英语、数学、计算机都无比精通。他跟着同学们去把几门课都听了一堂之后,便直接给研究生院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