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07节 (第2/6页)
, 先秦时儒家先贤就是互骂贱儒, 这也是传统。 “儒”对华夏的士人而言, 是一种精神,一种cao守,而不是单纯的学问。所以后世有外国研究学者认为,“儒”不是学派,是宗教。 当然,华夏人都是不赞成这一点的。 别拿宗教碰瓷先贤,这明明就是思想,是文明,是传统,全是传统。 李玄霸拿出新的算学,士子们一看,没错,就是大儒推陈出新,能学,建议加入儒生必学课程。 当李玄霸拿出简单物理时,儒生们又一看,这就是格物致知啊,学,必须学! 也有人抨击李玄霸的理论是错误的。 “算学”和“格物”是儒家的传统学说。 算学就罢了,这还只是工具,对错只要算一算数一数就知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狡辩的余地。 “格物”则不一样。“格物致知”出自《礼记》,“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从《礼记》诞生起就众说纷纭。 后世“理学”和“心学”最大的分歧,就是对“格物致知”的认知不同。 李玄霸的“物理”,在儒生们看来,很明显就是“格物致知”。他认为世界是唯物的,物体和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力”,只有规律允许,才能产生作用。比如单纯人体本身是不可能飞上天的,就算再努力也不行,只有借助工具。 士子们都感慨,李玄霸虽然一直被尊称为大儒,但只是世人的奉承,而不是丹青承认的真正大儒。 现在晋王殿下拿出他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要朝着能入孔庙的真正大儒迈进了吗?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注经若能被世人认可,那就是真正的大儒! 当李玄霸的“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