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22节 (第3/7页)
君臣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贞观年间农村高利贷年利已经超过百分百。 直到开元年间,唐玄宗才下令约束农村高利贷,规定每月取利不超过六分。但对农人而言,六分也很致命了,还不起高利贷就只能卖田。唐朝的均田制在唐玄宗时就几乎已经瓦解。 这一世李世民登基是民意推举,不需要看太多旧臣豪强的脸色。又有李玄霸提醒,大唐的均田制政策几乎延续自大隋,没有再开口分田也能售卖的口子,并以官方的名义提供青黄贷,控制民间高利贷。 大唐均田制的恶化情况有所缓解,但不多。 李世民不可能不给功臣授予永业田,也不可能完全关闭百姓永业田可以买卖的口子。 在封建时代,就算百姓再重要,皇帝也是要靠士人治理天下(将军也属于士人)。 为官时再有抚民事迹的士人,也不会认为自己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 如宋时王安石行“免役法”,从此官员要求农人去家里服役就得给钱,苏轼就反对道,“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于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若凋弊太甚,厨传萧然,则似危邦之陋风,恐非太平之盛观”。 苏轼曾写过许多怜惜百姓的诗文,当地方官时也有政绩。他都认为士大夫让百姓免费到家里服役,以便于自己取乐是正常的,皇帝不这样做就是“危邦陋风”,可见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普遍想法。 在如此的生产力下,人才都在士人阶层,就算提拔新的人才,也会变成新的士人阶层。 连废除百姓免费到官宦家服徭役都这么难,涉及最基本利益的土地,李世民和李玄霸即使知道如今推行的均田制的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