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九章 金奖 (第2/5页)
的成就,和郑国元是分不开的。 郑国元对泉林厂的发展早就有了规划,但限于泉林厂的底蕴不足和资金原因,这个规划还没实现就产生了变故,从而胎死腹中。 郑国元对宋援朝说的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他当初也是这样谋划的,如果能给他多一点时间,他有足够的信心把泉林厂搞成金陵当地的着名企业,哪怕不如司特公司,但也能挤进第一梯队和司特在本地和周边地区扳扳手腕。 可惜了,一切风去云散,后来发生的事让郑国元根本措手不及,不仅丢掉了厂长的职务,最终无奈出走加入了司特公司。 郑国元当初想过,等厂子搞起来后怎么做这个市场,鉴于泉林厂的规模和资金不足,有些市场手段郑国元不容易做,就算打广告也要精打细算,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泉林厂的底蕴差,又没司特公司这样的背景和雄厚财力,郑国元只能用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广告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又怎么吸引消费者就有些讲究了。 正是如此,郑国元想到了以产品名气为主的法子,目前许多有名的大厂在打广告的时候都会在广告词中加上一句“本产品获得XX荣誉”的话。然后突出该产品是市优、省优乃至部优的重点。 郑国元的目的就是如此,但以泉林厂的情况,别说什么省优部优了,哪怕去评定一个市优也非常困难。 既然评标不了,那么这条路就不通了么?当然不是!郑国元绞尽脑汁琢磨着办法,最终通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故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捏造一个国外的奖项出来给自己厂子和产品贴金。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开始打开,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