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21节 (第5/9页)
刘衍如此考虑也是从现实出发的,现在从大盘堡往北与往西,那边多有王家庄各屯堡,如黄山墩,沙沟墩,风火山墩的屯田地,这些烟墩虽然没有成规模的军屯,但是也有一些开垦出来的耕地,算是各处墩军的口粮田。甚至在西北方向更远的地方,那边还有夏河寨前千户所辖下的各屯田地。 这些地方土地相互交杂,许多还是各军官们的私田,因此在这些地方修建水利,权利归属不明,产权模糊,容易引起争端,大大影响渠道水利的发挥。 况且水渠水利的修建耗费巨大,工期繁长,工银口粮如何摊派,修成后如何分水,到时又有数不清的扯皮。历史上北地争水激烈,同渠者村与村争,异渠者渠与渠争,诣讼凶殴不计其数。 而灌井就省事多了,井灌多为农户独家或自愿合作的数家所开,产权明确,便于使用和管理,不易引起纠纷。况且大明现在各地干旱,河河湖泊水源减少,甚至干涸,渠道水利作用也大大减少,而灌井水源则比较稳定。 因此,陈勋在刘衍的命令下,带着大盘堡军户们沿着新开垦的田地中,又新打了十几口的灌井,以供这些田地使用。 南河边那架大水车也因此成为绝唱了,从大盘堡最初开垦的一千多亩土地散去,周边并没有荒废的渠道,要建水车,便要修建新的水渠水池,便要回到上述的问题中,所以新开垦的田地只打灌井。 如今大盘墩有了六千多亩耕地,而堡内的人口在千人上下,有两百多户人家,刘衍将这开垦出来的耕地全部分了下去,一家大概分到了三十亩地。 日后这些军户便是刘衍征集军粮的来源,也是自己的兵源所在。 分取田地时,各户都是以抽签决定公平。分到田地后,众军户们欢天喜地,看着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