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48 章 以少对多 (第7/8页)
来回背负,不如马车好些,至少上下车比上下船要方便。而且水门码头这里,夜里船多,花船有时要开到后半夜,比较不好行船,因此小耳朵认为,由马车夜里运人较好。 而小楚则说,“在路上被袭击怎么办?折骨缠的女娘行动能力是接近于无的,我的看法是不能做过多的中转,尤其是过长的陆路中转,那就等于是你完全放弃机动性了。” 小楚是买活军的女兵,被派来执行任务,看问题的角度有时和盐贩子不同,小耳朵被说得哑口无言,想了一会也道,“也是,转运瞒不过人,那么几十里的路,他们大可随意埋伏,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那这么看,还是得坚持咱们原本的思路,从水门码头上船,直接走钱塘江去衢县。” 每次往回带人,路线论证都是无聊又琐碎的工作,但正是这些细节能帮助臃肿的队伍最大限度地避开风险——不过,大部分时候大家只能在这个危险或那个危险中进行选择,譬如此刻,选择走内河水路,便等于是选择了面对城防营、苏松水师和架势人家的私兵、乡绅大户的佃户们带来的军事压力。 “必须一次性把他们打痛!”吴老八下了结论,“让他们以后再不敢沾手碍事——乘着事情刚有变化,便做出个规矩来只要是进了我们买活军的大门,便等于是生死两断,不能再来找麻烦!若不然,开始做成了别的规矩,譬如走陆路去太仓转运,接受时不时被埋伏夺回一些女娘的可能……那日后要改,人心上会更困难,而我们这条线的折损率或许就会更高。” 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因为买活军会比较几条线的数据,即便姑苏这里的折骨缠女娘较多,姑苏的私盐队也不想用这个来做借口,为自己糟糕的表现辩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